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open19830409/1442918894-3463557173.jpg)
如果聽到孩子智商只有72時,很多人心裡可能愁苦著:「天啊,這樣的孩子我該怎麼辦?」但前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盧蘇偉,運用肉麻教養法,深信「相信」的力量與21次練習的魔力,讓智力測驗只有72的兒子盧蘇士,一路讀建中、上大學、進研究所,目前還是博士班的準候選人。
盧蘇士當年因為無法適應小學生活,被帶去做智力測驗,結果他的智商只有「72」,得知這樣的結果,盧太太很難接受、放聲大哭,但盧蘇偉信心滿滿地安慰太太:「只要用對方法,天下沒有學不會的事!」因為他當年也是因為找對方法,從此一路順遂,考試總是保持前三名。
70分的智商 不一樣的天才
盧蘇偉八歲時得了腦膜炎,傷到腦部,直到小學五年級時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,因為總是記不住基本國字,沒念過書的母親當時為了讓他能夠分辨「馬、鳥」「常、裳」,就用歌仔戲的道具自創一套認字法,「馬的脖子上有鬃毛,鳥嘴是尖的,所以頭上有一撇」「常是做官的要經常戴著筆直的方巾,裳是當官的要穿很多衣服」才讓他記住這幾個字。
為了爭一口氣,盧蘇偉每天努力讀書仍不得法,他國中讀了四年,其中有三年是在啟智班度過,勉強考進高職,大學聯考準備七年,考了五次,中間還去當兵,最後因退伍軍人加分的優待,才讓他考進警察大學。
直到大二那年遇到心理系主任馬傳鎮教授,才讓盧蘇偉的人生撥雲見日。由於盧蘇偉在課堂上做了很多心理測驗、智力測驗,結果與他在國中時測的一樣,智商只有70分,讓馬教授不諒解,「如果是這樣的智力怎可能進大學?一定是你不認真。」在聽過他坎坷的求學過程後,馬教授覺得不可思議,也引發研究興趣。最後使用蘇明尼加多項人格智力測驗評量表,經過層層分析後發現,「盧蘇偉,你不是白痴!而是不一樣的天才,因為你的天才沒被發現!」原來他的學習能力評量偏低,但在組織、分析、整合能力的項目分數偏高,尤其創意思考、延伸性思考能力表現特別好,恩師要他善用這樣的優勢能力,不要再用別人的方法讀書,改用自己的方法,果然從大二下學期開始,他的成績總是保持前三名。
把字拆成故事講 解決閱讀障礙
「如果孩子表現一直不如你的期待,不妨做一下智力測驗,找出孩子的優勢能力,用對方法讀書,就能事半功倍。」盧蘇偉建議,但如果只想知道智商高低而測驗,那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。
由於有了自己切身的經驗,讓盧蘇偉對兒子深具信心。上學不久,盧蘇士出現閱讀障礙,最後盧蘇偉發現用「字」說故事的方式,例如「孝,就是有個土包子打了兒子一下」,學會這個方法後,盧蘇士就自己發展看字說故事的能力。「教,就是土包子打兒子後,有人在旁拍手叫好。」盧蘇偉坦言,有時看到太太抓狂的場面,他便會出面用他的方法讓兒子了解難題所在。
給孩子信心 不要「預告失敗」
盧蘇偉發現,「教養出問題其實與預告失敗有關。」如果一直指摘孩子笨,嫌孩子能力太差,孩子哪來的信心?根據他的經驗,爸媽要先了解孩子的目標,與孩子共同找方法、甚至一同完成,當孩子因為目標明確,而改變態度後,一切也就跟著轉變。他建議家長要盡早讓孩子找出人生的目標、存在的價值,孩子就會自動去做,父母只要站在支持者角度。
二○○五年盧蘇士小學畢業前夕,盧蘇偉想送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,最後盧蘇士決定要騎單車環島。「自從做完這個決定後,我那不會騎車的兒子,自己每天在公園練習。」幾天後父子兩人展開旅程,出發第一天就發生一連串事故,下大雨、半路被狗咬、爆胎等一籮筐衰事,到後來甚至單車被偷等離譜的事都發生過,這段艱辛環島過程,盧蘇士全都寫在日記裡,沒有抱怨,只有感恩,他的日記還以《陪你去環島》出版,這項創舉讓一個成績很差的孩子,得到全校師生按讚的回應,這讓盧蘇士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。 ---洪仲清臨床心理師